【石库门春秋】弄堂里的上海百年

⏱ 2025-07-23 04:03 🔖 阿拉爱上海 📢0

第一章 红砖灰瓦里的市井中国
1921年建成的步高里,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巴洛克风格门楣与江南民居的天井结构。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,曾容纳过上海60%的城市人口。现年89岁的徐阿婆回忆:"我们亭子间住三口人,灶披间改的卧室只有1.8米高,但夏天弄堂风穿堂而过,比空调还舒服。"

阿拉爱上海 第二章 七十二家房客的集体记忆
1950-1980年代,石库门演变为"七十二家房客"的拥挤社区。原卢湾区文化馆研究员王志刚指出:"一个抽水马桶18户共用,晾衣竿要计算太阳角度,这些生活智慧催生了独特的弄堂文化。"1993年,作家程乃珊在《上海街情话》中描写的"后门阿姨前楼爷叔",正是这种邻里关系的生动写照。
上海花千坊龙凤
第三章 田子坊的文艺复兴
爱上海419 2005年,陈逸飞工作室入驻泰康路210弄,开启石库门改造为文创园区的先河。如今田子坊日均游客超2万人次,但原住民仅剩7户。居民李建国坦言:"咖啡馆取代了酱油店,我们像生活在橱窗里。"这种商业化改造引发学界持续争论,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称之为"带着镣铐的舞蹈"。

尾声 新天地之后的道路
2023年,虹口区春阳里采用"留改拆"新模式,保留建筑外壳的同时升级内部设施。这种"建筑针灸"疗法或许为石库门保护提供了新思路。正如城市史专家熊月之所言:"石库门不是古董,而是活着的历史,它的价值正在于持续生长的生活痕迹。"

爱上海-爱上海后花园|爱上海同城|阿拉爱上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