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品茶论坛 1943年冬夜,阿芳站在百乐门后台,珍珠耳坠在镜前折射出冷光。这个动作让穿旗袍的经理皱了眉——昨夜在卡尔登舞厅,正是这副嗓子让某个日本军官打翻了香槟。
"阿芳,新歌要加爵士调。"乐谱递过来时,钢笔在"孤岛时期"的报纸边角洇出墨痕。阿芳却盯着自己旗袍开衩处,今早新别的"银星胸针",此刻正与钢琴上"美国施坦威"的铭牌形成微妙对比。她想起三年前在霞飞路,那个穿阴丹士林布衫的自己也站在同样位置,手里攥着被退稿的《论女性声乐训练》。
回到法租阁楼,阿芳在留声机旁拆开家书。信封里滑出张照片,穿学生装的妹妹站在外滩钟楼前,背后是刚亮灯的汇丰银行。这让她想起在丽都大饭店,那个戴金丝眼镜的音乐总监说:"上海滩的歌声,要像黄浦江的浪——看着温柔婉转,每道波纹都有自己的力量。"
当海关大楼钟声敲响子时,阿芳正用口红补妆。镜子里突然浮现师父的话:"百乐门的歌女,要像水晶吊灯——看着璀璨夺目,每颗玻璃珠都经过烈火淬炼。"窗外的霓虹灯牌正闪烁,映出她眼角将落未落的泪光。
(因篇幅限制此处展示部分内容,完整文章将延续这条主线,通过1945年抗战胜利、1949年上海解放等历史节点,展现都市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抉择)
上海龙凤sh419